计算思维导论A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
计算思维导论A |
课程编号 |
|
英文名称 |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 |
适用专业 |
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人文、艺术、体育类) |
课程性质 |
公共必修课 |
总 学 时 |
48 |
学分 |
2.5 |
理论学时 |
24 |
实践学时 |
|
上机学时 |
24 |
|
|
|
|
|
|
|
|
|
|
一、考试目的
计算思维导论A是人文、艺术、体育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具有初步的计算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思维导论A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知识的程度和综合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计算思维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主要考察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命题的原则是:题型以操作题为主,重点考核操作技能,理论知识采用选择题考核;难易程度适中,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7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
三、考试内容及分值
1.计算思维的基本知识(20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7)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算法与程序设计
(8)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2.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30分)
(1)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7)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3.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30分)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 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数据清单的概念,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7)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8)保护和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4.PowerPoint 的功能和使用(20分)
(1)中文PowerPoint 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7)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四、试题类型
1.选择题(计算思维的基本知识)(20分)
2.Word操作(30分)
3.Excel 操作(30分)
4.PowerPoint 操作(20分)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长
1.考试方法:采用无纸化考试,上机操作。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成绩评定方式及比例
平时成绩30 % + 期末考试成绩70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作业、上机任务。
七、主要参考资料
1.朱鸣华.大学计算机(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朱鸣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